浦江学院
这是描述信息

青言青语 | 党史系列故事(十六) 屹立在南极的“长城”

2021-06-25

概要:

  红色的记忆,是永远的丰碑;铿锵的誓言,是心中的颂歌。读红色经典,立爱国之志,做强国少年。

  党史主讲人

  主讲人介绍:

  杨存玥,汉族,工商税务管理学院2019级税务专业学生,目前担任新媒体中心文策部副部长,英语语言与文化协会财务部部长。

  屹立在南极的“长城”

  1983年,中国决定加入《南极条约》,因没有自己的考察站,只能成为缔约国。此时,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独中国不是《南极条约》协商国。在一次讨论南极事务,研究到关乎南极的实质性问题时,会议主席宣布,协商国代表留下,其他的代表到休息室喝咖啡,中国代表被迫离场。会议结束后,会议内容和会议结果竟一句也未曾通告,深感屈辱的中国代表团含泪离开了会场。

  1984年2月7日,32名科学家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建议中国建立南极考察站。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程,搭乘并不具备破冰能力的“向阳红10号”远洋考察船,开始了历史性的远航。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队长郭琨说,出发前,所有队员都签下了“生死状”。

  历经40天的海上漂泊,1984年12月30日,考察队登上了南极洲,中国人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南极大陆上。

  1984年的最后一天,考察编队在南极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举行了奠基典礼。

  因三月中旬后,大海封冻、气温下降,施工将难以进行,留给队伍的建站时间仅有两个月。于是奠基典礼后,考察船全力以赴卸载建站物资,所有队员轮番上阵,为长城站的建设出一份力。官兵们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上岛,遇上好天气经常“连轴转”,每天要劳动16个小时以上。

  当时,队员们晚上睡在冰天雪地的帐篷里,白天在帐篷外吃饭,饭一盛出来两三口没吃完,就立刻冻成了冰块。建码头时,队员们甚至要跳进海水里工作。郭琨后来回忆道,“为了抢时间,500多吨的建站物资我们仅仅用了120个小时。人的衣服外面是水里面是汗,有个小战士砸破了手,在海水里涮涮也不吭声,继续干活,直到其他人发现,哪都是血。”

  在南极洲考察队员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苦干下,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基地——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胜利地建成,考察编队的全体队员参加了这个隆重的落成典礼。落成典礼上,大雪纷飞,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飘扬在南极洲上空。

  随着建站的成功,1985年3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接纳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台站为世界气象观测站之一,编号89058,这标志着中国建设的南极考察站第一次赢得国际认可。同年10月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3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由于拥有自己的考察站,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从此,中国在南极事务中有了发言和决策权。

内容摘自团委新媒体中心
编辑|校团委  刘丹丹

版权所有: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苏ICP备0901403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