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学院
这是描述信息

青言青语 | 党史系列故事(十二) 战火中灌满甘泉的水壶

2021-06-08

概要:

  红色的记忆,是永远的丰碑;铿锵的誓言,是心中的颂歌。读红色经典,立爱国之志,做强国少年。

  党史主讲人

  主讲人介绍:

  张益鸣,汉族,工商税务管理学院2019级税收学专业学生,目前担任校学生会综合办公中心主任、税收1901团支部团支书,并于2020年成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曾获军训“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工作者”、“优秀学生会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学业优秀奖学金二等奖、“疫情下的中国”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校“趣味体育团体赛”一等奖、2019环南京自行车赛总决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战火中灌满甘泉的水壶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军队。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阵地发动攻击。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经常出现人员伤亡。不要说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难,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接防上阵地的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战士们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并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每隔一段时间便去背一次水。每次都会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

  一壶壶甘冽的泉水就像一缕缕希望一样滋润着战士们的身体和意志,使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猛烈地进攻,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本文选自人民网)

内容摘自团委新媒体中心
编辑|校团委  刘丹丹

版权所有: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苏ICP备0901403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